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评估:疫情对经济有影响,但不宜过分夸大
2020-02-27 09:38:28 来源:
2019年12月,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并迅速开始在全国范围甚至世界范围扩散传播。截至2020年2月14日,全国已有超过6万的确诊病例。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此次疫情列入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ubl ic Heal th Emergency of In? ternational Concer n,PHEIC),其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不确定性引发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焦虑和担忧。
然而,越是在疫情面前,我们越需客观冷静,从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季节性规律出发,科学深入评估疫情对全国经济全年发展的影响。切不可慌了手脚,乱了阵脚。
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季节规律特点,增强实现全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信心
第一,就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上来看,尽管疫情在2019年12月就有苗头和迹象,但是对这种全新疫情的认识和判断需要有一个过程。2020年1月25日正月初一,中央就新冠肺炎疫情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可以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全面影响始自春节。但就春节期间的经济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可能没有想象那么大。201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行为经济学早就告诉我们,人是感性的动物。面对来势凶猛的未知疫情,人们习惯上愿意把疫情想得严重一些,这样的审慎原则对于我们抗击和最终战胜疫情来说有利无弊。
但是,客观上讲,即使没有新冠肺炎疫情,传统上来看,春节期间其实也是我国餐饮等很多服务业的淡季,节后复工通常也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恢复到节前正常水平。这是任何国人都再清楚不过的浅显道理。节前各种年货的准备工作都已完成,因此对于节前销售物流和经济生产的影响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节后来看,春节淡季和节后复工在任何年份都同样存在。但由于防疫物资生产的迫切需要,一些相关产业取消了春节假期,这些还会推高经济增长、对冲疫情的负面影响。因此,2020年的疫情对经济肯定有影响,但不宜过分夸大。
对于快递物流等行业,这次疫情的影响可能反而是正面的,因为很多人居家隔离,如永辉买菜等快递物流乃至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等线上经济不减反增,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可能将进一步推动新一轮信息革命对我国经济的深度融合。
第二,就湖北省的经济体量来看,受益于国家中部崛起等政策的实施,2005年以来,湖北的经济规模占全国的比重从3.46%提高到了2019年的4.63%;2019年,湖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的3.38%。这样的经济体量,如果我们能够控制得当,兼顾好疫情重点地区防疫为主和其他地区复工复产“两线”作战之间的关系,是有可能将疫情对全国经济全年的影响控制到最低程度的。
第三,从季节发展规律来看,2019年第一季度我国GDP为213433亿元,2019年全年GDP为990865亿元。2019年第一季度GDP占全年的比重为21.54%,也就是说差不多“五分之一”、而非人们通常认为的“四分之一”,或者说是“五分之一强”“四分之一弱”;即使从上半年来看,2019年上半年,我国GDP为450933亿元,占全年的比重为45.51%,为“二分之一弱”。道理也不难理解,一季度我国大多数地区天寒地冻,不适合经济活动的大规模开展,北方一些地区甚至还有“猫冬”的说法。同时,不管是地方“两会”还是全国“两会”,一般都在一季度召开,这样经济活动全面开展起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中国自古就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说法,一季度正是中国经济从“冬藏”向“春生”的过渡时期。
总之,从季节规律上来讲,一季度占我国全年经济体量“四分之一弱”;从区域经济上来讲,湖北经济体量大致占全国的“二十分之一弱”。这些其实都为我们战胜疫情、夺取全年全国社会经济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将“黑天鹅”和“绿天鹅”一网打尽
2020年2月1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实际上,生态环境领域中的风险挑战,不仅是我国的问题,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面临类似的问题。例如,澳大利亚和美国的林火问题,一些海洋岛国面临的海平面上升等问题。这些生态环境领域的问题最终会向经济乃至社会领域传递和渗透。国际清算银行(BIS)的专家将其称为“绿天鹅”(gr een swan)。“绿天鹅”不同于“黑天鹅”,一是生态环境问题有一些确定性;二是可能会比金融危机给人类造成更大危害,具有引发更为复杂和不可预测连锁反应的危险;三是传统的风险管理方法包括利用历史数据进行推演且假设正态分布,这对评估未来的生态环境相关风险基本上没有用处。
可见,对于生态环境中的相关新型风险隐患,需要给予高度关注。在这些问题的处理和应对上,必须要有更加“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思维方式。今后要拓展视野,转变思路,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防范和化解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包括疫情在内的各种系统性风险,真正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