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香港精神:迎难而上 守望相助科技 - 财经界

疫情下的香港精神:迎难而上 守望相助
2020-02-13 14:04:57   来源:    
评论:0

资料图:新冠疫情下的香港周日,戴上口罩一对情侣在公园安坐休息。中新社记者 洪少葵 摄  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家中挂了一副字和一张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新冠疫情”下的香港周日,戴上口罩一对情侣在公园安坐休息。 中新社记者 洪少葵 摄

  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家中挂了一副字和一张画。字是十八年前金庸先生所写:“千磨万击强身术,东西南北过耳风”;画则由张仃先生所作,一棵瘦骨嶙峋的枯树于寒冬拔地而起,枝桠挺直撑空,如剑如戟,死而不僵。潘耀明借由字画联想正逢疫症蔓延的香港,感叹迎难而上、守望相助的狮子山精神仍是社会所需的支撑。

  十七年前,“非典”疫情袭港,导致1755人确诊,299人死亡。“当时病毒是忽然发现,在此之前香港也无相关防疫经验”,潘耀明和众多香港人一同捱过了那段艰难时期,平安过渡是由前线医护与病毒奋力搏斗所换来的,“当时医疗环境比现在艰苦很多,面对病毒的突然扩散,医护人员一点准备也没有,但他们始终紧守岗位,与病毒斗争,无私无畏地保护市民生命安全,很了不起。”潘耀明说,这就是香港一个世纪以来所信奉的迎难而上、守望相助的精神,它深深融解于构成这个城市繁荣稳定的元素中,不可或缺。

  随着2019年长逾半年的社会动荡,新年甫至,新冠肺炎疫情接踵而来。香港随即陷入全城恐慌,各间超市和药房内消毒清洁产品被一扫而空,人们为求购口罩漏夜排队,因网络传言疯抢厕纸。

  潘耀明理解因新型病毒病理未明导致民众一时惊慌,但时代已进步,且香港拥有抗击“非典”的经验,应更有把握应对疫情。潘耀明认为,先进医学是防疫一重保障,另一重则是精神支撑,充足防疫措施前提下,宜泰然处之,潇洒应对,“不要在精神层面向病毒妥协”,在他看来,自强不息、迎难而上、守望相助的狮子山精神在当下社会也具备相应的现实价值。

  事实上,2月3日起,香港有医护工会发起一连五日前线医护人员罢工,引发社会争议。“这便与迎难而上的精神有点距离”,潘耀明坦言,面临重大疫情的非常时期,香港需要前线医护不离不弃,“救死扶伤的精神是医护天职”。

  与此同时,疫情源头出现自湖北省武汉市,再度挑动坊间一些人针对内地的偏激神经,甚至网络不乏出现涉歧视言论,有餐厅贴出通告拒绝招待内地人等。潘耀明直斥这种仇视情绪“可悲、可恨”,“过去当内地发生水灾、地震,香港人向来都踊跃捐赠”。

  这次亦不例外,日前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中联办)公布,截至2月10日,香港各界人士已透过中联办及其他各种渠道,向内地捐款捐物,累计折合超过10亿元人民币,包括口罩、护目镜、防护服、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及医疗设备。

  “这并不仅是香港人百年来融入骨髓中的守望相助精神,也是一种血浓于水的情怀。”潘耀明说。(完)

 
【编辑:朱延静】
 

聚焦更多热门资讯请扫码关注
免责声明:本站刊发的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中侵犯了某个媒体或个人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