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展现房产中介那些事
2020-02-28 10:55:01 来源:
目前,《安家》正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播出,这部从房产中介视角,呈现普通人买房过程中喜怒哀乐的职业剧,从开播以来受到颇多关注。尽管有日剧《卖房子的女人》珠玉在前,但从播出效果看,《安家》实现了剧本创作的本土化改造,具备了国内观众熟悉的职业味道,从当下众多披着“职业剧”外衣的悬浮剧集中脱颖而出。
剧中再现中介街头抢单大战
从剧情、细节、人物设定来看,截至目前,《安家》体现出了国内房产中介的职业味道。比如房产门店员工在公司前边唱边跳励志操的情节,比如一条街上三家中介的抢单大战,再比如中介公司里员工们闲聊时对客户和房源的分析和吐槽,都能让观众迅速对剧中人物与中介的身份建立联系。
剧中,孙俪饰演的房似锦年纪轻轻,已是安家天下房产中介公司的金字招牌。剧集开篇,房似锦在上司的授意之下,空降上海静宜门店出任双店长之一。罗晋饰演的门店原店长徐文昌推崇“人性”管理方式,也不屑对付手段卑鄙的同行。房似锦到任后,施展雷霆手段,对外辣手反击,对内冷血整肃。虽然在房似锦的铁血管理下众店员苦不堪言,但业绩的提升的确振奋了门店士气。房似锦的管理方式和处事之道与徐文昌截然相反,而业务员们也在这两位店长的较劲中左右为难。
两位店长经营理念的专业性冲突实际上也是文化差异的冲突。剧中,孙俪代表的思维模式、做法、风格是结果导向、狼性文化,365天24小时持续自我驱动的高强度工作,业务体系是品牌企业的整体模式,员工整齐划一,业务模式不依赖于个人。罗晋代表的则是小资派的思维模式,开一家店深耕几个楼盘,和客户做长期的朋友,关心整个买房卖房流程中各种细节,在店员着装等细枝末节上也符合上海小资情调,业务员与业务员之间、店与店之间、店长与大老板之间是相对独立的联盟关系。
房似锦集中五个店长真实故事
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冲突,成为整个故事的大背景。有业内人士对此解读,和上海中介打过十年交道才能体会其中奥妙。能够将剧中角色的职业特性与人物特性融为一体,来自于《安家》编剧六六写作前大量的走访调研、深入生活,力求呈现国内房产中介的职业特点。六六介绍,剧中的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的案例,女主角房似锦身上集中了五六个店长的真实故事。
房产中介在大众看来多是全国连锁大店,但很多地方的小店依旧可以生存得不错。六六写剧本的时候,正是把目光投向了行业里那些独特的人,独特的系统,她想知道这些小店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的生存之道。通过对行业观察和思考,六六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大型的连锁店会不会把小店都吃掉?在我的观察和采访里,我觉得不会。就好像大品牌和私人定制会同时存在,就是社会的分层很多。每一个系统都有它独自存在的理由。”
国人对房产投入的情感,可以说是错综复杂的,编剧六六对这个话题似乎也显得情有独钟。十年前的《蜗居》就曾引发社会对“房子即家园”这个概念的深刻思考,而在《安家》中,六六不仅再度将内容聚焦在“房”上,更是将“彩蛋”设计在了十年前的《蜗居》之上:《蜗居》的结尾,海清和郝平饰演的夫妇准备在上海买房,而在《安家》开篇,两人再度以夫妻档客串,在观众看来,好像是伴随着这对夫妻一路打拼,终于要“安家”落户。六六也谈到,中国人对家是有执念的,认为拥有了房子,才算有了家。所以中国人在房产上发生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每一家都有一本自己的经。写这样的故事,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缺话题,不缺题材。
中介装修是否真实惹争议
《安家》播出后,评论呈现两极化的趋势,点赞的评论认为从编剧到演员,整部剧制作精良、剧情流畅,同时又很接地气儿,演员表演可圈可点;质疑的声音则认为很多剧情生搬硬套日剧,演员表演用力过猛,同时,中介买房前自行装修等情节不够现实……
而编剧六六透露,尽管这部剧购买了日剧《卖房子的女人》版权,但原版日剧的剧本是10集,《安家》是53集,两者相似性非常低。不过,六六在创作中也顾及了版权方的感受,“就好像人家买了块布让你做裙子,结果你一点儿布都没用,就把裙子做出来了,人家心里也不爽,对吧?”
关于第一起卖房案例中,“中介装修房子促进成交”这个情节,六六表示,其实这样的卖房操作现实生活中很多,在上海房产中介业内俗称“凤变冰”,也就是“凤姐变冰冰”的意思。行业里最初的应用场景是把法租界的“老破小”装修成符合租赁需求的洋气房源,大幅提高租金与售价,甚至有人专门低价买进屋况极差的“老破小”,快速标准化装修后高价卖出赚取“凤变冰”差价,装修款当然是打在房价里了。“敢这样做的中介都是这个行业里的翘楚。第一,有自己独立的审美。第二,对市场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和把握。第三,相信自己的设计和装修能使这个房屋升值,就是说它的买家是愿意付这笔钱的。”
接下来的剧情中,强调客户感受、看似不近人情、实则外冷内热的房似锦与目光更远、重视人与人之间交流与尊重的徐文昌之间,会有更多的对手戏,希望这部剧的职业味儿越来越浓,为2020年国产行业剧带来突破。(记者 邱伟)